位置: 文档库 > 医学论文 > 文档下载预览

《三种方法引导下放置支架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比较.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三种方法引导下放置支架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比较.doc

《三种方法引导下放置支架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比较》

摘要: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支架放置作为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能够迅速缓解肠梗阻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本文旨在比较三种不同方法引导下放置支架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操作便利性,包括内镜引导、X线透视引导及超声引导。通过回顾性分析相关病例资料,探讨各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支架放置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结直肠癌、肠梗阻、支架放置、内镜引导、X线透视引导、超声引导、临床效果、安全性

一、引言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肠梗阻作为结直肠癌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水电解质紊乱、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急诊手术和保守治疗,但前者创伤大、恢复慢,后者效果有限且易复发。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支架放置成为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重要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操作等优点。

二、文献回顾

2.1 支架放置的原理与适应症

支架放置是通过介入手段将金属或塑料支架植入狭窄或梗阻的肠管内,以恢复肠腔通畅,缓解肠梗阻症状。其适应症主要包括结直肠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肠梗阻,尤其是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支架放置不仅可作为姑息性治疗,还可作为术前准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性。

2.2 支架放置的方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支架放置方法包括内镜引导、X线透视引导及超声引导。内镜引导下支架放置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能够直接观察肠腔情况,但操作技术要求高,且对于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能难以实施。X线透视引导下支架放置操作简便,可在透视下实时调整支架位置,但辐射暴露是其主要缺点。超声引导下支架放置具有无辐射、实时成像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孕妇及儿童患者,但受肠道气体干扰较大,成像质量可能受限。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支架放置治疗的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120例,根据支架放置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内镜引导组40例,X线透视引导组40例,超声引导组4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梗阻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3.2 治疗方法

3.2.1 内镜引导组

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内镜准备后,经肛门插入电子结肠镜至梗阻部位,明确梗阻原因及程度。在直视下,通过内镜工作通道将导丝插入梗阻远端肠管,随后沿导丝置入支架输送系统,调整支架位置至满意后释放支架。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3.2.2 X线透视引导组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经肛门插入导管至梗阻部位,注入少量造影剂以明确梗阻位置。在X线透视下,将导丝经导管插入梗阻远端肠管,随后沿导丝置入支架输送系统,调整支架位置至满意后释放支架。术后处理同内镜引导组。

3.2.3 超声引导组

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超声准备后,使用高频探头经腹壁扫描至梗阻部位,明确梗阻原因及程度。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将穿刺针经肛门插入梗阻远端肠管,注入少量生理盐水以形成液性暗区,便于导丝插入。随后沿导丝置入支架输送系统,调整支架位置至满意后释放支架。术后处理同前两组。

3.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的支架放置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症状缓解时间。支架放置成功率定义为支架成功植入且肠梗阻症状明显缓解;操作时间定义为从开始操作至支架释放完毕所需时间;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支架移位及再梗阻等;症状缓解时间定义为从支架放置完毕至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减轻所需时间。

四、结果

4.1 支架放置成功率

三组患者的支架放置成功率分别为内镜引导组95.0%(38/40),X线透视引导组92.5%(37/40),超声引导组90.0%(36/40)。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4.2 操作时间

三组患者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内镜引导组(45.2±10.3)min,X线透视引导组(38.6±9.1)min,超声引导组(42.1±11.2)min。X线透视引导组操作时间最短,与内镜引导组和超声引导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4.3 并发症发生率

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内镜引导组10.0%(4/40),X线透视引导组12.5%(5/40),超声引导组7.5%(3/40)。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4.4 症状缓解时间

三组患者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内镜引导组(24.5±6.2)h,X线透视引导组(26.8±7.1)h,超声引导组(23.9±5.8)h。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五、讨论

5.1 各方法的优缺点

内镜引导下支架放置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能够直接观察肠腔情况,及时调整支架位置,但操作技术要求高,且对于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能难以实施。X线透视引导下支架放置操作简便,可在透视下实时调整支架位置,但辐射暴露是其主要缺点,尤其对于孕妇及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超声引导下支架放置具有无辐射、实时成像的优点,尤其适用于上述特殊人群,但受肠道气体干扰较大,成像质量可能受限,需要操作者具备较高的超声技能。

5.2 临床选择建议

在选择支架放置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医院设备条件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对于能够耐受内镜检查且梗阻程度不重的患者,内镜引导下支架放置是首选;对于需要快速缓解症状且对辐射暴露无禁忌的患者,X线透视引导下支架放置是较好的选择;对于孕妇、儿童及对辐射敏感的患者,超声引导下支架放置更为安全。

六、结论

本文比较了三种不同方法引导下放置支架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操作便利性。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在支架放置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症状缓解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但X线透视引导下操作时间最短。临床选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院设备条件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综合考虑,以选择最适合的支架放置方法。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20例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接受内镜引导、X线透视引导及超声引导下支架放置治疗的病例资料,比较了三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操作便利性。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在支架放置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症状缓解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但X线透视引导下操作时间最短。研究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支架放置方法提供了参考。

《三种方法引导下放置支架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比较.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