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医学论文 > 文档下载预览

《腮腺手术切除术中两种解剖方式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腮腺手术切除术中两种解剖方式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doc

《腮腺手术切除术中两种解剖方式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腮腺手术切除术中两种不同解剖方式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具体时间段]于我院行腮腺手术切除的患者[X]例,根据手术中采用的解剖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传统解剖方式,B组采用改进解剖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暂时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腮腺手术、解剖方式、面神经功能、暂时性面神经功能障碍、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

一、引言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方法。然而,腮腺区域解剖结构复杂,面神经穿行其中,在腮腺手术切除过程中,如何准确识别和保护面神经,避免损伤面神经导致面瘫等严重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腮腺手术中常用的解剖方式主要有传统解剖方式和改进解剖方式两种,不同的解剖方式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解剖方式在腮腺手术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具体时间段]于我院行腮腺手术切除的患者[X]例,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腮腺肿瘤;无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腮腺手术史;合并面神经疾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影响手术和术后恢复的疾病。将入选患者根据手术中采用的解剖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传统解剖方式,共[X1]例,其中男性[X11]例,女性[X12]例,年龄[X1min] - [X1max]岁,平均年龄[X1avg]岁;B组采用改进解剖方式,共[X2]例,其中男性[X21]例,女性[X22]例,年龄[X2min] - [X2max]岁,平均年龄[X2avg]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手术方法

1. A组(传统解剖方式)

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常规消毒铺巾。采用耳前、颌下区“S”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前缘找到面神经颞支和颧支,以此为标志,向上、下、前、后解剖分离面神经各分支,逐步暴露肿瘤,将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仔细分离面神经与肿瘤的关系,避免损伤面神经。

2. B组(改进解剖方式)

患者体位同A组。切口选择根据肿瘤位置适当调整,以能充分暴露肿瘤和便于解剖面神经为宜。先在腮腺后缘找到面神经总干,采用逆行解剖法,沿面神经总干向远端分离出各分支,在分离过程中,利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面神经,提高面神经识别的准确性。同样将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腮腺组织完整切除,术中注意保护面神经及其分支。

(三)观察指标

1. 手术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从切开皮肤至缝合结束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称重法计算)。

2. 面神经功能指标:术后观察患者面神经功能情况,分为暂时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和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暂时性面神经功能障碍指术后出现面瘫症状,但在[具体时间,如3 - 6个月]内恢复;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指术后[具体时间后]面瘫症状仍未恢复。同时记录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具体版本]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P

三、结果

(一)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B组患者手术时间为([Xb1]±[Xb1sd])min,术中出血量为([Xb2]±[Xb2sd])ml;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Xa1]±[Xa1sd])min,术中出血量为([Xa2]±[Xa2sd])ml。经比较,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t1]、[t2],P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

|A组|[X1]|[Xa1]±[Xa1sd]|[Xa2]±[Xa2sd]|

|B组|[X2]|[Xb1]±[Xb1sd]|[Xb2]±[Xb2sd]|

(二)两组面神经功能指标比较

B组术后暂时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Xb3]%([Xb3n]/[X2]),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Xb4]%([Xb4n]/[X2]),术后恢复时间为([Xb5]±[Xb5sd])d;A组术后暂时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Xa3]%([Xa3n]/[X1]),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Xa4]%([Xa4n]/[X1]),术后恢复时间为([Xa5]±[Xa5sd])d。经比较,B组术后暂时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和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A组,且术后恢复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值分别为[χ²1]、[χ²2],t值为[t3],P

表2 两组面神经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暂时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d)|

|----|----|----|----|----|

|A组|[X1]|[Xa3]|[Xa4]|[Xa5]±[Xa5sd]|

|B组|[X2]|[Xb3]|[Xb4]|[Xb5]±[Xb5sd]|

四、讨论

(一)传统解剖方式的优缺点

传统解剖方式以面神经颞支和颧支为标志进行解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快速定位面神经的部分分支,对于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来说,操作相对熟悉。然而,该方式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复杂且走行变异较大,以颞支和颧支为标志进行解剖,可能会忽略其他分支的保护,尤其是在肿瘤与面神经关系密切时,容易在分离过程中损伤面神经的其他分支,导致术后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此外,传统解剖方式在寻找面神经分支时,可能需要较多的解剖操作,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也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二)改进解剖方式的优势

改进解剖方式采用先找到面神经总干,再逆行分离各分支的方法,具有诸多优势。首先,面神经总干的位置相对固定,易于识别,以此为解剖起点可以提高面神经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对面神经分支的盲目分离,从而降低面神经损伤的风险。其次,在逆行分离过程中,利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面神经,能够更加精确地判断面神经的位置和走向,进一步提高面神经保护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改进解剖方式的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A组,术后暂时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和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A组,且术后恢复时间短于A组,充分证明了改进解剖方式在腮腺手术中的优越性。

(三)影响面神经功能的因素

除了解剖方式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影响腮腺手术后面神经的功能。例如,肿瘤的性质和大小,恶性肿瘤可能侵犯面神经,增加面神经损伤的几率;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操作技巧,经验不足的医生在解剖面神经时可能不够熟练,导致面神经损伤;术中的止血情况,如果术中出血较多,视野不清晰,也会增加损伤面神经的风险。因此,在腮腺手术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解剖方式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面神经。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腮腺手术切除术中,改进解剖方式相较于传统解剖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改进解剖方式在腮腺手术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解剖方式,手术医生都应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最大程度地保护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本文通过选取特定时间段内行腮腺手术切除的患者,将其分为采用传统解剖方式的A组和采用改进解剖方式的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暂时性及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得出改进解剖方式在腮腺手术中具有更好临床应用价值的结论,同时探讨了影响面神经功能的因素。

《腮腺手术切除术中两种解剖方式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