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毕业论文 > 文档下载预览

《133例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预防干预策略及思考.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133例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预防干预策略及思考.doc

《133例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预干预策略及思考》

摘要:本文以133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干预策略。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等因素与术后感染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干预措施,包括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精心护理等,旨在降低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关键词: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预防干预策略、影响因素

一、引言

化脓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切除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的主要方法,但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预防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3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8例,女性55例;年龄范围为18 - 75岁,平均年龄为(42.5±10.2)岁。

(二)研究方法

1. 数据收集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方式(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术后护理措施等。同时,记录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三、结果

(一)术后感染发生情况

在133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的有21例,感染发生率为15.79%。其中切口感染14例,腹腔感染7例。

(二)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1. 年龄

将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40岁组和>40岁组。≤40岁组有62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1.29%;>40岁组有71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9.72%。两组比较,>40岁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4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基础疾病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35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2.86%;无基础疾病的患者98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24%。有基础疾病组术后感染发生率高于无基础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手术时间

将手术时间分为≤60min组和>60min组。≤60min组有58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9.48%;>60min组有75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0.00%。>60min组术后感染发生率高于≤6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手术方式

开腹手术患者78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7.95%;腹腔镜手术患者55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73%。开腹手术组术后感染发生率高于腹腔镜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四、讨论

(一)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

1.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免疫力降低,对手术的耐受性变差,术后更容易发生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40岁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40岁组,这与老年患者身体抵抗力弱、合并基础疾病多等因素有关。

2. 基础疾病因素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受损,容易发生感染。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还会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本研究中,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

3. 手术时间因素

手术时间越长,患者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就越长,感染的机会也就越大。此外,长时间的手术操作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加重,出血量增加,进一步增加感染的风险。本研究表明,手术时间>60min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60min的患者。

4. 手术方式因素

虽然本研究中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理论上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开腹手术切口较大,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重,容易引发切口感染和腹腔感染。

(二)预防干预策略

1. 术前评估与准备

(1)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在术前积极控制病情,将血糖、血压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耐受性。对于年龄较大、身体虚弱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术前做好皮肤准备,清洁手术部位的皮肤,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用药,一般在术前0.5 - 1小时静脉滴注抗生素。

2. 术中规范操作

(1)手术医生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使用无菌器械和物品。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手术切口,避免污染。

(2)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的损伤和出血。手术操作要轻柔、准确,避免过度牵拉和损伤周围组织。

(3)对于开腹手术,应合理选择切口位置和大小,减少切口的张力。术后要彻底冲洗腹腔,清除腹腔内的脓液和坏死组织,减少感染源。

3. 术后精心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以及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2)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对于切口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肠粘连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4)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如如何正确咳嗽、翻身等,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133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感染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精心护理等一系列预防干预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术后感染的预防和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简介:本文以133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等。研究发现这些因素与术后感染密切相关,进而提出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精心护理等预防干预策略,旨在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133例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预防干预策略及思考.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