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毕业论文 > 文档下载预览

《小儿贫血的心理护理_护理毕业论文.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小儿贫血的心理护理_护理毕业论文.doc

《小儿贫血的心理护理_护理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聚焦于小儿贫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深入探讨了小儿贫血对患儿心理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患儿心理的因素,并详细阐述了针对小儿贫血的心理护理策略,包括营造良好环境、建立信任关系、运用沟通技巧、开展游戏疗法、家庭参与护理等方面。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心理护理在小儿贫血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护理人员在小儿贫血心理护理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提高小儿贫血的护理质量,促进患儿的身心康复。

关键词:小儿贫血、心理护理、影响因素、护理策略、案例分析

一、引言

小儿贫血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指小儿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贫血不仅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身体虚弱、易感染等问题,还会对患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由于患儿年龄小,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在患病期间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进一步影响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因此,对小儿贫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目前,虽然医学界对小儿贫血的治疗研究较多,但在心理护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儿贫血的心理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二、小儿贫血对患儿心理的影响

(一)恐惧心理

小儿贫血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各种检查,如抽血、输液等。这些操作对于年幼的患儿来说,可能会带来疼痛和不适,从而引发恐惧心理。例如,在抽血时,患儿看到针头可能会大声哭闹、挣扎,表现出对检查的极度恐惧。此外,医院的陌生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噪音也会加重患儿的恐惧感。

(二)焦虑心理

贫血患儿由于身体不适,可能会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容易疲劳等症状,这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玩耍。患儿可能会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严重,能否治愈,以及是否会留下后遗症等问题,从而产生焦虑情绪。例如,一些患儿会反复询问家长自己的病什么时候能好,表现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

(三)抑郁心理

长期患病和反复治疗可能会使患儿产生抑郁心理。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与其他健康的小朋友不同,从而产生自卑感。同时,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一些正常的活动,如体育课、户外游戏等,会使患儿感到孤独和失落。例如,有些患儿会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对原本感兴趣的活动也失去热情。

(四)逆反心理

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可能会因为对药物的味道、治疗的方式等不满意而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可能会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甚至故意捣乱。例如,有些患儿在服药时会将药吐出来,或者在输液时乱动,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三、影响小儿贫血患儿心理的因素

(一)疾病因素

贫血的严重程度、病程长短以及并发症等都会影响患儿的心理。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儿,由于身体不适持续时间较长,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例如,患有重度贫血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从而导致心理压力增大。此外,如果贫血伴有其他并发症,如心脏疾病等,也会增加患儿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二)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对疾病的认知和心理反应不同。婴幼儿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主要通过哭闹来表达身体的不适和心理的不安。学龄前儿童开始对疾病有了一定的认知,但理解能力有限,可能会将疾病与一些可怕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学龄期儿童对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可能会担心疾病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三)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患儿的心理有重要影响。如果家长在患儿患病期间表现出过度焦虑、紧张,会将这种情绪传递给患儿,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相反,如果家长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会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患儿的心理,经济困难的家庭可能会因为无法承担治疗费用而让患儿产生自卑和焦虑情绪。

(四)社会因素

社会对疾病的认知和态度也会影响患儿的心理。如果周围的人对贫血患儿存在歧视或偏见,会使患儿感到自卑和孤独。例如,有些小朋友可能会因为知道某个同学患有贫血而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这会对患儿的心理造成伤害。

四、小儿贫血的心理护理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医院应尽量为患儿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充满童趣的治疗环境。可以在病房内张贴一些卡通图片、摆放一些玩具,减少医院的冰冷感和陌生感。同时,要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控制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二)建立信任关系

护理人员要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与患儿接触时,要态度和蔼、亲切,用温柔的语言与患儿交流。可以通过给患儿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拉近与患儿的距离,让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和温暖。例如,护理人员可以在查房时给患儿带一个小贴纸或小玩具,作为对患儿配合治疗的奖励,增强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三)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要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对于婴幼儿,可以通过抚摸、拥抱等方式给予他们安全感。对于学龄前儿童,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他们交流,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向他们解释疾病和治疗的过程。对于学龄期儿童,可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到治疗决策中来。例如,在解释抽血检查时,可以对学龄前儿童说:“我们要给小身体做个小检查,就像给小汽车检查零件一样,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对学龄期儿童则可以说:“抽血是为了了解你身体里血液的情况,这样医生才能更好地给你治疗,虽然有点疼,但只要忍一下就好了。”

(四)开展游戏疗法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开展游戏疗法可以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游戏,如拼图、搭积木、画画等。在游戏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与患儿一起参与,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例如,让患儿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对疾病的感受,护理人员可以根据画的内容与患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五)家庭参与护理

家庭在患儿的心理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向家长宣传小儿贫血的相关知识,让家长了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护理要点等,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同时,要指导家长如何与患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给予患儿心理支持。例如,告诉家长在患儿面前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多鼓励患儿,避免在患儿面前抱怨治疗费用等问题。此外,还可以组织家长交流会,让家长之间分享护理经验,互相支持和鼓励。

五、案例分析

(一)病例介绍

患儿,男,6岁,因“面色苍白、乏力1个月”入院。经检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患儿入院时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对治疗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和抗拒心理,拒绝服药和输液。

(二)心理护理过程

1. 建立信任关系: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交流,用亲切的语言和温和的态度与患儿打招呼,给患儿带了一个小汽车玩具,迅速拉近了与患儿的距离。在接下来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经常陪伴患儿,与他一起玩耍,逐渐赢得了患儿的信任。

2. 运用沟通技巧:针对患儿的年龄特点,护理人员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儿解释疾病和治疗的过程。告诉患儿贫血是因为身体里的小铁兵不够了,吃药就像给小铁兵补充能量,这样身体就会好起来。同时,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当患儿说害怕打针时,护理人员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打针就像被小蚂蚁咬一下,很快就不疼了。

3. 开展游戏疗法:护理人员为患儿准备了拼图、画画等游戏。在拼图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一起合作,引导他集中注意力,忘记治疗的恐惧。通过画画,患儿画出了自己心中的医院和医生,护理人员根据画的内容与患儿进行交流,了解他对治疗的看法和担忧,并及时给予疏导。

4. 家庭参与护理:护理人员向家长详细介绍了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治疗方法、饮食注意事项等。指导家长如何与患儿沟通,如何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家长按照护理人员的指导,在家中为患儿准备了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并在患儿面前保持乐观的态度,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

(三)护理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护理,患儿的恐惧和抗拒心理明显减轻,能够主动配合服药和输液治疗。面色逐渐红润,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在出院时,患儿能够愉快地与护理人员告别,表示以后会乖乖吃药,快点好起来。

六、结论

小儿贫血不仅会对患儿的身体造成损害,还会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小儿贫血患儿心理的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年龄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为了促进小儿贫血患儿的身心康复,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策略,如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建立信任关系、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开展游戏疗法和家庭参与护理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心理护理在小儿贫血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缓解负面情绪,促进患儿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小儿贫血的心理护理,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护理能力,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简介:本文围绕小儿贫血的心理护理展开研究,阐述了小儿贫血对患儿心理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患儿心理的因素,如疾病、年龄、家庭和社会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针对小儿贫血的心理护理策略,包括营造良好环境、建立信任关系、运用沟通技巧、开展游戏疗法、家庭参与护理等,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心理护理在小儿贫血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小儿贫血心理护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小儿贫血的心理护理_护理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