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的护理_手术护理》
摘要: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手段,而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手术成功及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本文详细探讨了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配合以及术后护理,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手术护理
一、引言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等因素导致静脉血液回流不畅,静脉压力增高,静脉扩张、迂曲的疾病。多见于久站久坐、重体力劳动者及孕妇等人群。患者常出现下肢酸胀、疼痛、乏力,严重时可导致皮肤营养障碍、溃疡形成,甚至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手术是目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贯穿于患者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恢复的全过程。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困扰,可能出现下肢不适、外观改变等情况,容易产生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情绪。尤其是面对手术,患者往往担心手术效果、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等。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安慰。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过程及预期效果,让患者对手术有全面的认识,消除其顾虑。同时,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耐心解答其疑问,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支持,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二)术前检查与准备
1. 完善各项检查:协助患者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下肢静脉超声等术前常规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耐受性。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积极治疗并控制病情,确保患者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接受手术。
2. 皮肤准备:术前一天为患者进行手术区域皮肤的清洁和备皮。嘱咐患者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伤、碰伤皮肤,防止术后感染。对于有皮肤破损或溃疡的患者,要先进行相应的治疗,待皮肤愈合后再行手术。
3. 胃肠道准备:术前晚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产气、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术中腹胀及术后便秘。术前禁食禁水 6 - 8 小时,以保证胃排空,减少术中呕吐及误吸的风险。
4. 其他准备: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以适应术后卧床期间的生活。为患者准备宽松、舒适的病号服,便于穿脱。嘱咐患者取下义齿、眼镜、首饰等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三)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下肢静脉曲张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强调术前准备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如疼痛、肿胀、出血等,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术后的功能锻炼,如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三、术中护理配合
(一)物品准备
提前准备好手术所需的物品,如无菌手术包、血管造影剂、弹力绷带、压力袜等。检查手术设备的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准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和物品,如肾上腺素、多巴胺、除颤仪等,以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二)患者体位与安全
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一般采用平卧位,双腿稍外展,以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妥善固定患者,防止坠床。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用遮盖物遮挡非手术区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三)与医生密切配合
熟悉手术步骤和医生的操作习惯,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和物品。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手术进展情况,及时为医生提供所需的物品。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包扎等操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术中感染。
四、术后护理
(一)病情观察
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返回病房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每 30 分钟 - 1 小时测量一次,待病情稳定后改为每 4 小时测量一次。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寒战等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 伤口观察:观察手术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疼痛等感染表现。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如发现伤口有大量渗血、渗液或异味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 下肢血液循环观察:观察患者下肢的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发现下肢皮肤苍白、发凉、肿胀加重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提示可能存在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疼痛护理
术后患者常出现伤口疼痛,护士要评估疼痛的程度、性质和部位。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可通过分散注意力、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疼痛,如听音乐、与患者聊天等。对于中度至重度疼痛的患者,要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要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和持续时间,让患者了解疼痛是术后的正常现象,减轻其焦虑情绪。
(三)体位与活动指导
术后患者要取平卧位,将患肢抬高 20° - 30°,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术后 24 小时内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等,每 2 小时进行一次,每次 10 - 15 分钟。术后 24 小时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下床行走,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弹力绷带或压力袜,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弹力绷带要从足部开始向上缠绕,压力逐渐减小,以不影响下肢动脉供血为宜。压力袜要选择合适的尺寸,每天穿戴时间不少于 12 小时。
(四)饮食护理
术后患者要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 1500 - 2000ml,以增加尿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五)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 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皮温升高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情况。鼓励患者尽早进行下肢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钠等,预防血栓形成。如发现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迹象,要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如抬高患肢、禁止按摩等,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2. 感染: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观察患者有无发热、伤口红肿疼痛等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皮下血肿:术后要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皮下血肿形成。如发现皮下血肿,要及时报告医生,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大的血肿要进行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处理。
五、出院指导
(一)生活指导
嘱咐患者出院后要避免久站久坐,每隔一段时间要起身活动一下,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穿紧身衣物和高跟鞋,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二)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继续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导致伤口裂开或静脉曲张复发。
(三)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如抗凝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等,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如抗凝药物可能导致出血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四)复诊指导
嘱咐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一般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各复诊一次,以后每年复诊一次。如有不适,如伤口疼痛、肿胀加重、下肢皮肤颜色改变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六、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通过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检查与准备、详细的健康宣教,能够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术中密切的护理配合能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全面的病情观察、疼痛护理、体位与活动指导、饮食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在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本文围绕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展开,阐述了术前从心理、检查准备、健康宣教方面的护理措施,术中物品、体位安全及与医生配合的要点,术后在病情观察、疼痛、体位活动、饮食及并发症预防护理的内容,还包含出院指导,强调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和患者恢复的重要性。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手术护理